中山市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分析
2025-11-1 9:10:52
一、政策体系构建:分层分类精准支持
中山市通过《中山市科技创新领域特聘人才实施细则》《中山市科技金融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实施方案》等政策,构建了“金字塔式”人才支持体系:
分层分类标准
特聘人才分为a、b、c、d四档,对应国际/国内领先(a档)、省内领先(b档)、市内领先(c档)及优秀青年骨干(d档)。例如,a档人才需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d档则聚焦青年潜力人才,形成“顶尖人才引领、青年人才储备”的梯队结构。
差异化补贴机制
按4:2:4比例分三年发放特聘补贴,其中50%为购房补贴、50%为综合补贴。a档人才补贴达200万元,d档为20万元,既保障高层次人才安居需求,又覆盖青年人才成长初期支持。
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
实行聘期制管理,通过中期考核、期末评估跟踪人才贡献。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资格,5年内不得参评;聘期期满后可再次参评,特别优秀者可延长聘期且档次不降,形成“能进能出”的竞争环境。
二、人才引进策略:全球视野与产业需求结合
重点领域靶向引才
聚焦生物医药、光电光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实施“一产业一人才计划”。例如,香港理工大学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与本地企业合作攻关新型抗体药物,推动“ai 全地形智能机器人”项目全球市场落地,实现“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跨境合作创新模式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跨境合作,支持港澳团队项目来中山孵化。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跨境研发补贴,吸引国际人才携带技术落地,如福昆航空依托政策支持快速成长。
市场化引才渠道
成立中山人才数字集团,以市场化手段开展全球引才。通过与猎头机构、国际人才组织合作,建立“需求发布-精准匹配-快速落

三、人才培养机制: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
基础研究能力提升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前沿研究,对基础研究类团队提供最高500万元资助。例如,中科中山药创院挂牌大湾区国创中心分中心,推动原创性成果产出。
产业化能力培育
对产业化类团队实行“财政资金 企业自筹”双投入模式,单个项目最高资助2000万元,要求企业自筹资金与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1。2025年数据显示,688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长18.8%,凸显政策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青年人才成长计划
设立d档特聘人才专项,支持青年骨干参与重大项目。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培养,帮助青年人才快速积累经验。例如,小神童创新团队凭借120余项专利技术,实现“ai 全地形智能机器人”产业化,营收突破3.5亿元。
四、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人才生态
资金保障机制
设立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25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达127亿元,增长26.3%。对特聘人才补贴、科研团队资助、技能人才培训等提供稳定资金支持,确保政策连续性。
平台搭建与资源整合
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家健康基地等创新载体,为人才提供研发空间。同时,整合高校、企业、金融机构资源,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例如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的开园启用,为人才提供高端实验平台。
生活配套与人文关怀
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增强归属感。
参考网站:中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zs.gov.cn)、中山市科学技术局政务网站(http://kj.zs.gov.cn)